• 作者:江郎布衣
  • 积分:902
  • 等级: 九级〔中校〕
  • 2022/5/14 3:02:26
  • 楼主(阅:4644/回:0)来安的“阿庆嫂”巾帼女子刘玉兰

        京剧《沙家浜》中,有一个智勇双全的阿庆嫂,这是家喻户晓的。而来安的“阿庆嫂”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。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        “阿庆嫂”真名叫刘玉兰,当时住在现在的来安县双塘乡双塘村小周郢村民组。1944年,正是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做垂死挣扎的时期。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,刘玉兰家和往常一样关上门,熄了灯,躲到后屋,谁也不敢大声讲话和随意走动,生怕引来鬼子。大约夜里 9 点钟,突然从前门传来轻轻的敲门声。家里人不知道是日伪军,新四军,还是土匪?都不敢去开门。可敲门声越来越大,越来越急,刘玉兰的丈夫伍发华仗着胆子走到门旁,对门外轻声问:“谁啊?”外面回答道:“我是张乡长,快开门!”伍发华一听,原来是新四军,忙打开门,只见张乡长带领二三十名新四军战士站在门外,刘玉兰急忙把新四军战士让进屋里,见战士们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样子甚是心疼。可是,小鬼子经常出来抢粮,土匪时而前来骚扰,家中连一点吃的也没有。刘玉兰只好将家中用来维持生活的一缸咸菜捞出来给新四军战士吃。

        刘玉兰家当时是一个小四合院,新四军和衣睡在前屋,留有一个战士在门外放哨。下半夜,新四军战士都已睡着,只有伙夫张老三在后屋给新四车战士们烧饭。起风了,呼啸的北风吹着树梢发出清脆的哨声,刘玉兰和弟媳彭样英都抱着刚刚两个月的孩子陪张老三聊天。大约五更时分,外面起了大雾,风刮得更紧了。哨兵把脸转向西南,躲避刺骨的寒风,不一会,哨兵听到身后有蟋蟋的声音,他扭头一看,大事不好,前方一百米外来了黑压压一片人,哨兵急忙进屋报告。战士们立刻醒了过来,拿起武器准备战斗。听到动静,刘玉兰放下婴儿来到前屋,只见张乡长穿着黑色大衣,手里拿着驳壳枪,一边往枪里压子弹,一边指挥战士转移。当张乡长举枪正准备向敌人射击时,刘玉兰冲上去一把将张乡长的枪按了下来,小声说:“鬼子太多,不能硬拼,硬拼对我们没有好处,快从屋后走!”张乡长点了点头,带领战士们从屋后突了出去。几分钟后,双方便接上了火,枪炮声响成一片。一颗子弹射在伍发华的脚边,大家都躲在屋角,大气也不敢喘一下,约半个小时,渐渐枪声稀疏下来,新四军安全撤离。

        由于新四军撤退太急,伙夫张老三未能跟上,就躲在刘玉兰和彭祥英的身后,蹲在墙角,头埋在手臂下,刘玉兰一看,立即把他推到牛屋里。日伪军冲进刘玉兰家把屋里屋外搜了遍,并将刘玉兰家人及张老三全都集中在院子里。日军翻译指着张老三问:“这是什么人?”张老三怕露出破绽,不敢作答。刘玉兰抢上一步说:“这是我们家老放牛的,前几天,他讨饭到此,我们看他可怜,就留下他给我们放牛。”张老三一听忙点头说:“我是放牛的。”日伪军不信,用枪托猛砸刘玉兰,刘玉兰坚贞不屈,一口咬定张老三就是她家放牛的。日伪军见问不出东西,以匿藏新四军为由,放过张老三,把刘玉兰丈夫伍发华和弟弟绑了起来,罚他们跪在地上,用鞭子进行毒打。鲜血顺着他们的面额、肩背往下流。鬼子还不解恨,把他俩带走,说是拉到来城喂狼狗。走时,还把刘玉兰家掳掠一空。日伪军渐渐远去了,有一个小伪军觉得这样仍不过瘾,调回头来,拿起火把擦着一支,刘玉兰一见,房子可不能烧,大冬天的,没了房子,全家人都得冻死,于是她不顾一切冲上前去,一掌把火柴打灭。小伪军又擦着一支火柴,又被打灭。这样连续三次,小伪军终未得逞,他正要发作,一见大队人马都走远了,周围的人正怒视着他,心中胆怯,拎着枪便逃走了。

        有人要问:小鬼子怎么来得这么快呢?原来是有人告密,才引来了上百的日伪军。天亮之后,刘玉兰送走了伙夫张老三,又赶到县城,请当时的开明地主周大老爷出面讲情,丈夫和弟弟才得以生还。不久,刘玉兰为躲避日伪军的骚扰破坏,举家迁至陈桥村的钱老庄,并积极参加了互助组,热忱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之中。

        京剧《沙家浜》上演后,当地人都称刘玉兰是来安的“阿庆嫂”。

    用心勾绘你的笑脸,尽显提花的经典。


    游客请先 登录 注册 方可回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