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楼主(阅:48384/回:0)《狸猫换太子》去伪说史真《狸猫换太子》故事,在民间演绎流传了千年,很受广众所喜闻乐道。其故事情节大致为:宋真宗为帝多年,因没有子嗣而忧心。后来李辰妃产下皇子,刘贵妃生妒,便令太监用剥了皮的狸猫换出小皇子,抛入汴水河中,且向真宗诬言李辰妃产妖孽,致李辰妃被打入冷宫。所幸小皇子(赵祯)被好心人救起,藏在民间才侥幸活命。后经包公辨冤,才使辰妃母子见面相认。真宗死,赵祯继帝位(仁宗)后,才得能尽孝生母。 然而,史实并非如此。史载刘妃不但不妒忌、歹毒,而且是历史上少有的贤能有作为皇后。刘妃名娥,出生于蜀地(四川),自幼父母双亡,无依无靠,是由外婆家抚养长大。外婆谢世后,只剩下刘娥与表哥相依为命,表哥以锻银为业谋生。刘娥13岁那年,表哥带着她到京城,开了一间小小的锻银铺子,刘娥常在铺子里看店。刘娥15岁时已出落得袅丽可人,招惹得王孙公子频频光顾其店一睹丽娥。致使他们的锻银生意走红起来,也使刘娥的美貌名声沸扬开来。宋太宗第三子襄王赵恒闻名往视,眈眈然惊艳。于是纳为王妃,百般宠爱。刘娥因早年饱受艰辛磨炼,加上又见多识广,善解人意,越发使襄王赏心笃爱。这为刘娥后来成为皇后创造了有利条件。设若刘娥碰到了汉武帝、唐太宗、清康熙帝,其素质优势肯定发挥不出来。而继帝位后的襄王(宋真宗)却算不上雄才大略,且喜欢卿卿我我,从而赐给刘娥大展身手而不断攀升的良机。 真宗对刘妃既宠信又依赖,小事、大事、甚至国事,越来越听刘妃的话,不久便立她为皇后。在真宗生病期间和生命的最后两年里,刘皇后就开始独自替真宗处理政务,很快就显露出她的政治才干。真宗死后,13岁的仁宗继位,刘皇后垂帘听政达11年之久,一直到死才卷帘归政。她对仁宗精心呵护、培育、言传身教,超常的尽到母后的职责。刘皇后从执政起便提倡节俭,自己带头布衣素食,轨正了外廷、内宫去奢从俭作风。刘太后很能体察民情,关心百姓疾苦,她曾经亲自督黄河并卓有成效,使黄河多年没有决堤泛滥成灾。更甚进者,刘太后还在政治、经济领域进行改革,尤其是经济上的改革,适应了当时已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形势。并随之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和制度,其时可谓政通、人和、民安。实践证明刘太后俨然如一位有才有德之君,这在古之后妃中乃凤毛麟角,令其时的臣民崇敬而叹服。当时许多曾遭到刘太后贬、责过的大臣,如范仲淹等,也都肯定了刘太后的贤能和政绩。刘太后之贤能,还垂范了她之后的几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,使北宋中后期的后宫德范递传。她对赵宋皇室,尤其对北宋走向繁盛,有着不可忽视的历中功绩。后世有人说她有类似唐武则天的政治野心。其实,这只限于政治才干方面的类比,武则天在贤德上不能和刘皇后相提并论。武氏杀女、废子(帝位)、重用酷吏,手段阴毒,与刘皇后的心地大相径庭。 刘娥在为皇妃时,真宗欲立其为后,但刘妃没有皇子,大臣们以此认为不宜立。于是,真宗默许了刘妃欲借腹生子的请求,便将她身边的宫女李顺蓉,常招入侍寝。不久李氏怀孕,产下皇子(赵祯)后,便归属刘妃为亲子,而李氏只为庶母。不过,李氏并没有被打入冷宫,迫害致死。实情恰恰相反,刘妃对李氏心存感激,义助她由宫女成为嫔,进而又助她越级为辰妃,待遇也相对优越;还派人找回李辰妃失散多年的哥哥(李用)。并为其求封了官职。李辰妃故世时(真宗已经去世),当政的刘皇后以超妃近皇后的陪葬规格和葬礼仪式,隆重安葬了她。 在“借腹生子”之事上,如果要说刘皇后的不光彩之处,只有一点,那就是她一直保守着仁宗身世秘密,不让李辰妃和仁宗母子相认,以至于李辰妃死后,仁宗才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。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,民间才演绎出《狸猫换太子》故事。可以理解的是,刘皇后垂帘听政时,正是她施展政治抱负并有显著功绩之时,此时如果道出仁宗的身世,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,而致朝政削弱,甚至动荡不安。那将是赵家社稷以及已经繁荣昌盛的国家之大不幸。可见刘皇后“保密”之用心,虽为了自我但更为了社稷。这一瑕疵当可忽略也! 值得一提的是刘皇后对宋仁宗的精心养育、教诲之功,仁宗呱呱落地后,刘皇后视其如亲生,百般呵护,以皇家礼规和圣贤之道,着意“打造”这位皇子,使得仁宗后来成为一代 明 君。仁宗在位42年,即便除去刘太后垂帘听政的11年,其执政的31年内国家富强,百姓安康,举国一派升平景象。欧阳修在《醉翁亭记》中所显示的与民同乐,即一例证。尤其值得赞誉的是人文兴盛,才俊、大学问家纷出之盛况,是史上难能一见的时段。如包拯、狄青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苏轼、苏辙、苏洵、曾巩(后六者乃“唐宋八大家”之六)、柳永、晏殊、韩琦、司马光(大史学家)、黄庭坚、程颐、程颢等,都活跃于宋仁宗时代。这一历史上文化之灿篇,乃仁宗英明仁厚所致,但刘皇后奠基之功,不可没也! 作者住址:安徽来安县三中 |